在香港工作及生活的現實情況,進入香港職場前的心理準備

“在摩天大樓林立的城市裡,穿著亮麗的西裝,走進Pret A Manager外帶熱騰騰的美式咖啡跟可頌後,手機傳來一小時後與外國客戶con call的提醒。進入辦公室後,第一件事是回覆一連串待處理的e-mail,過程中順便吃了剛剛外帶的早餐,然後加入con call開始與各金融同業及客戶討論新deal的合作內容,會議結束後開始安排到海外拜訪客戶的行程…”

這是不是你所憧憬的情境呢?在金融業工作,總給人一種比較光鮮亮麗的感覺,而在高度國際化的香港金融業工作,這樣的感覺更是強烈。事實上,能在香港金融圈長期生存下來的臺灣人,背後一定都經歷過難以言喻的壓力及考驗。若你對於到香港工作有興趣,請先思考以下幾點未來可能需要適應的地方:

香港的生活步調非常快,工時非常長,連吃個飯都難以喘息

時間就是金錢這概念,已深深的內建在香港人的心中。趕時間的現象,在各行各業都會看到。舉例來說,若是在平日中午到一般的茶餐廳用餐,平均用餐時間大約只有30分鐘,店家為了增加翻桌率,會想盡辦法趕快把客人服務完畢,像是當客人喝完了湯或是飲料的瞬間,店員就會立刻把碗或杯子收走,讓人有很大的用餐壓力,不會想在店裡留太久,不過這也是這些店家的目的。金融圈的部分,工時普遍比臺灣長很多,有時在公司加班到晚上8~9點,已經覺得自己工作到很晚了,隔天早上到公司以後,還是會收到同業在半夜寄出的e-mail,不禁讓人想問,難道香港人都不用休息嗎?

高度資本主義的世界,造就了高生活成本。若沒有談到理想的薪水,請謹慎思考是否來港

香港是一個高度資本主義的世界,講白了只要有錢,在沒有強烈政治立場及不違法的情況下,你可以隨心所欲的過著高品質生活。舉例來說,在2020上半年全球疫情最恐慌之際,相較於臺灣(有錢也)買不到口罩的情況,香港的口罩從未缺貨,只要有錢,要買多少都可以,甚至可以看到從臺灣進口的口罩(像是中衛),在當時價格被炒作到一盒港幣500元以上的情況。反之,對於收入有限的民眾,可能沒有多少買口罩的預算。
另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居住環境,對於富人來說,居住在月租金港幣10幾萬元的精華區私人住宅,只是生活上最基本的開支。而對於最底層的窮人來說,每天辛苦從事勞力密集的工作,卻只能負擔月租金約港幣3,500~4,000元的籠屋,想要全身伸直睡覺都有些困難。另因為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從事低層次的工作,使得他們再努力也難以翻身。在香港,這樣的人口約有10萬人,令人難以想像。
我相信能到香港工作的臺灣人,都不會辛苦到要住在籠屋的(如果是的話就沒必要來了)。其實,在香港生活的主要開支的是伙食費跟住宿費。舉例來說,若是完全依賴外食,一個人一天的伙食預算約為台幣600~700元左右(而且是非常非常普通的餐點),如果買一杯咖啡,或是吃稍微好一點的餐點,每天伙食費很容易超過台幣1,000元;一個等同台北月租金台幣1.5萬元的小套房,在香港的租金可能變成台幣4~5萬元。因此如果有談到理想的薪資,或是已經有強勁的被動收入支持,再考慮來香港發展會比較好喔。

高度國際化的環境,帶給你中西合併的文化衝擊,也讓你遇見真正的國際金融人才

香港在1841~1997年的英國殖民期間,被打造成為高度自由化的貿易城市,也被定位成世界與中國在金流及物流上的主要接介口。隨著大量西方企業進駐,加上教育、金融、法律、建築等制度的引入,皆為香港帶來強勁的經貿動能,及高度國際化的環境。而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後,大陸人來港人數不斷增加,使得中國的建築、飲食等文化也不斷滲透香港內部,這些條件造就了香港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濃厚中西方色彩的地方。
香港的官方語言是中文及英文,香港人從幼稚園開始就接受雙語教育,大部分在香港教育體系畢業的大學生,都能夠和English native speaker正常交流。而在國際金融中心的環境下,進入全球tier1金融機構或是歐美大型金融機構(像是Morgan Stanley、Standard Charter、HSBC、BNPP等)的機會非常多,說是比臺灣多出20~30倍,也許都不為過。在這樣的環境下,使得香港能夠孕育出許多具高度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人才。雖然職場上的競爭會比較激烈,但是一旦適應了這裡的職場環境跟步調,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你也漸漸的成為那樣的人才。所以,如果真有心想要進入這種國際級金融機構,香港確實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臺灣職場無法體會的競爭壓力,這裡都能夠給你。通過考驗後,你將通往高薪之路

對於臺灣人來說,若是以外派方式來到香港,基本上不需要過度擔心競爭力不足的情況,因為還是under在臺資企業的保護傘之下,公司也不樂見當地員工outrank外派員工的情況。因此,若能夠得到外派香港的機會,等同是得到一個在保護傘下去exposure在國際金融中心的機會,對於增加職涯歷練跟個人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相對的,若是純粹被香港的金融機構雇用,就會面臨到與許多國際金融人才競爭的情況,這樣的競爭強度跟壓力,可能是在臺灣職場沒有辦法體會到的。試想一下,若今天你的老闆是香港人或洋人,你的客戶來自於全球各地,所有公司文件都是英文,視訊會議、實體會議全部都是用不同accent的英文溝通(或是廣東話),加上還要適應工時長、同儕競爭、扛業績等條件。對於接受一般臺灣教育體系的畢業生來說,這種環境帶來的挑戰性真的很大。不過高風險伴隨的也是高報酬,以法人金融業務為例,在香港的初任法金ARM,月薪行情可能落在港幣2~3萬元;擁有5年工作經驗的法金RM,月薪行情可能落在港幣5~8萬之間;若是擔任到RM Head職務,月薪超過港幣10萬元也是很常見的。

關心政治,不如轉為追求職涯及薪資上的成長

歷史上,香港與英國、中國、甚至與美國之間一直存有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在香港回歸中國後,社會問題陸續浮出檯面。隨著美中關係持續惡化、反送中示威活動的爆發,到後續的港版國安立法,皆讓香港的政治環境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儘管是這樣的情況,對於來港工作的臺灣人來說,我的建議是,可以去關心政治議題,但不要參與其中。畢竟,我們來到香港的初衷是追求職涯及薪資上的成長,而不是參與當地的政治活動。其實,不論在生活或工作上,只要避免跟香港人或大陸人深入討論政治議題,不主動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基本上就不會對自己帶來任何不利的影響。

整體而言,香港是一個對強者比較友善的地方,若有良好職場競爭力的人,或是擁有相當財富的人,那你真的是來對地方了。另外,香港的金融環境比臺灣成熟太多了,就算是在臺灣已經發展很好的人,來到香港後一定還能再顯著成長。雖然香港的政治情況令人不敢恭維,不過細數亞洲有實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大概就只有香港跟新加坡這兩選擇了,而香港又是亞洲最大、全球第三的國際金融中心,若想要為職涯添增一段亮眼的經歷,相信香港還會是好的選擇之一。